用动漫为戏曲传承赋能

栏目:聚焦资讯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2-09-23 11:49阅读量:14507   

赵乃林

辽宁文化艺术学院申报的“辽宁戏曲动画进校园文化体验课堂”近日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六届志愿服务大赛专题报告,是我省唯一入选项目。这表明,这种依托戏曲艺术,将传统经典剧目以动画的形式融入中小学课堂,在青少年中传播优秀戏曲文化,让动画为戏曲传承赋能的创新方式将得到进一步推广。

戏曲是我国的国粹,有各种有趣的剧目,有唱有跳,有说有唱,有文采有武艺。是“唱、读、做、打”的结合,好听。长期以来,戏剧是民间教育的主要形式,它沉淀了我们的审美取向和民族价值观,是美育和德育的生动教材。当今社会,艺术形式多样化,戏曲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如何延续传统戏曲的文化生命力,需要从内容到形式来解决。

一段时间以来,传统戏曲一直面临着传承危机。如何有效促进传统戏曲在青少年中的传承和传播,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关键。其实传承的方式无非就是让孩子学会欣赏传统戏曲,并去实践和参与其中。但是,我们知道,传统戏曲从来都是为成年人创作的,其内容和形式都体现着鲜明的成年色彩。而且传统戏曲表演的复杂性也给青少年一招一式的学习带来困难。解决问题要从孩子的心理和兴趣上找答案。动画片曾经是我们童年的好朋友。光是《大闹天宫》这部动画片,就会唤起几代人的童年回忆。很多人开始看这部漫画,兴趣引导他们读西游记,然后读文学四大经典,让他们养成了读经典的好习惯。动画片精致、多彩、独特、可爱、夸张,既迎合了青少年天真好奇的心理,又满足了他们对美的渴望。进入数字时代,动画作为动画和漫画的综合艺术呈现方式,让现在的孩子们乐此不疲,成为他们的最爱。以戏剧剧目为基础创作动画,保留戏剧的节目性和审美特征,融入动画本身的元素,如夸张、幽默、各种色彩冲击等,是符合儿童审美和兴趣需求的。通过动画展示传统戏曲,既能保留戏曲艺术的魅力,又能充分发挥现代数字技术的特长。更重要的是,因为动漫和孩子的亲和力,更容易让孩子对戏曲产生共鸣。

从黑胶唱片、磁带、CD,到MP3、动画……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歌剧的载体和形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动画不是戏剧和动画的简单叠加,而是创新发展。在我省已制作的40多部戏剧动画专题片中,有京剧、评剧、辽戏、海城角戏等地方剧种。当古老的戏剧与时尚的动画相结合,当传统的表演方式与数字化的传播手段相结合,经典的戏剧展现了新时代的精神。

“戏曲动画进校园”有传承戏曲瑰宝的作用,也能让戏曲之美滋养孩子们的心灵。五年来,京剧《三岔口》、《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剧目在全省城乡近百所中小学演出300余场。表演为孩子“量身定制”,以戏剧动画专题片为教材。戏曲演员志愿者以“看一段、唱一句、面露喜色、学一招”的互动教学模式,组织学生模仿山臂、云手、兰指等戏曲人物的简单动作。,用简单的服装造型和现场演唱,让传统戏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趣。《戏剧动画进校园》用契合时代的方式播下了戏剧传承的种子,收获了孩子们的欢笑。作为一种启蒙,艺术研究者也在探索戏曲现代传播的更多可能性。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