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与数字技术相遇

栏目:聚焦资讯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2-09-15 09:31阅读量:15776   

近年来,艺术领域出现了数字化的新趋势。那么,艺术与科技的碰撞会出现哪些新的趋势呢?

数字技术给艺术带来的是创作媒介和手段的革新,还是创作思维的新思维?

数码绘画要有生命力,站得住,走得远。艺术含量和技术含量哪个更重要?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随着技术的革新,数字艺术能否取代传统艺术?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是共生的还是分开发展的?

数字艺术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活力,起到文化推广的作用?

在我省首次举办大型数字艺术展,将前沿的数字艺术带入大众视野。

目前,数字技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已经融入到经济、文化和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艺术领域出现了数字化的新趋势。那么,艺术与科技的碰撞会出现哪些新的趋势呢?数字艺术如何与传统艺术融合共存?8月底,由辽宁文学院、辽宁美术馆、鲁迅美术学院等主办的“视觉辽宁——数字艺术展”研讨会上,,专家们就数字技术对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的影响、数字艺术创作与数字艺术批评的关系、艺术的大众化与生活化、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刚刚结束的“视觉辽宁——数字艺术展”是数字技术在我省艺术领域应用的集中展示。本次展览由辽宁文化集团、鲁迅美术学院、省美术家协会主办,辽宁美术馆承办。在我省举办如此大规模的数字艺术展尚属首次,在全国也不多见。本次展览将前沿的数字艺术带入大众视野,带来数字技术构建的沉浸式艺术感官体验和对科技的再思考。因为展览的高质量和广泛的关注,在展览结束前举办了“视觉辽宁-数字艺术展”研讨会。

数字艺术是利用数字技术创造或呈现的具有一定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或过程。数字艺术是一个艺术范畴,包括数字装置艺术、数字雕塑艺术、数字空间艺术、数字绘画艺术等等。

数字技术是否改变了我们对传统绘画的认知?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第一教研室主任张士军说,在传统绘画中,人们进行色彩点画需要画案、画纸、笔墨,而在数字艺术创作中,只需要一台装有各种绘图软件和修图工具的电脑即可。显示器代替了画纸,鼠标代替了画笔,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所追求的艺术效果选择不同的输出方式,形成不同的视觉语言呈现。

在艺术创作领域,数字技术不仅带来了创作媒介和手段的创新,也给创作思维带来了新思维。

在研讨会上,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柏杨表示,看了这个展览,首先想到的问题是,数字艺术在今天的学术话语中对艺术本质有了新的启发。众所周知,电脑绘画从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今天,计算机可以参与服装设计领域,以及音乐、文学、舞蹈等艺术领域。这说明在当下的艺术生态中,数字艺术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那么,如果我们把数字艺术理解为一种新的艺术样式,从发展时间上来说并不新鲜,但还是会引起一些新的思考——如何看待我们艺术界的数字艺术,它为我们创造的艺术环境与我们的感知之间是否有新的联系等等。其次,数字技术在艺术创新中的作用有多重要?艺术创新的方向应该是向内的,数字技术只是辅助作用。

无论是传统绘画还是数码绘画,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以及作品背后的创作意义,都是艺术绘画最珍贵的品质。数码绘画要有生命力,站得住,走得远,艺术的内容远比技术的内容重要,这才是核心竞争力。

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吴玉杰说,数字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我们欣赏数字艺术,自由谈论数字艺术,这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与以前不同的审美空间。技术为艺术服务,但技术本身应该成为一种观念,沉淀在创作主体的深层思考中。那么这样创作出来的艺术才能真正成为数字艺术,数字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数字艺术需要创作主体形成数字艺术的意识,这一点非常重要。还有一点,数字艺术改变了传统的欣赏和展示方式。这种完全沉浸式的欣赏,其实是在梦中。

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李娜表示,当数字技术融入艺术,艺术的边界被打开,创作空间和观念被颠覆。新技术应用于艺术后,形式本身就成为了内容,为艺术创作带来了无限可能。数字技术对艺术本质做出了多大的创新,应该体现在创意上。如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个主题,创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字技术给艺术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艺术发展、人才培养和艺术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数字绘画的一大特点是复数,这使得它的传播和收藏更加方便。但正是由于数码绘画的无限可复制性,其稀缺性和权威性很难得到保证。但是数字绘画和传统版画一样,可以无限复制,但是可控。即像版画一样用数量来控制数量,防止纯技术手段的批量生产和流水线生产。

数字技术给艺术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类似于印刷技术给版画带来的革命性变化。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徐宝忠表示,从绘画艺术实践来看,以版画为例,无论是中国的雕版技术,还是西方的铜版画、石版画,都与印刷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印刷技术为版画提供了可利用的条件,印刷与社会交往有关。目前,数字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文化艺术领域,但技术如何服务于艺术,技术如何服务于艺术人才的培养,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核心内容。数字技术给艺术带来的能量远远大于传统印刷技术给版画艺术带来的能量,传统印刷技术强调的是手头的技能和能力,比如写实和非写实的能力,而数字技术是将技术本身提供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技术能力合二为一。

数字技术给艺术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对艺术的发展、人才培养和高校艺术教育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018年,国际大学生版画联盟正式承认“数字版画”为版画门类之一,并使“数字版画”的名称正确。徐宝忠表示,《数字版画》被确认为印刷版后,意义重大。因为“数字版画”有了艺术身份,我们在教学、展示和传播上就有了更多的依据。

辽宁大学副教授刘洪书表示,界定数字版画的身份,识别数字艺术的身份,进而普及艺术,需要一段时间,也需要艺术界的共识和尝试。从传统艺术观念来看,数字艺术的大概念和这次展览让人们对“纯架子”艺术有了颠覆性的认知,艺术观念和思维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一种认同感上,尤其是对艺术界新领域前所未有的认同。本次展览作为辽宁省首个数字艺术展,是一次难以想象的尝试和融合,是辽宁艺术走出去的好机会。这种创新是辽宁艺术超车或与国际接轨的绝佳机会。

从绘画到数字绘画,从雕塑到数字雕塑,从摄影到数字影像,从装置到数字空间,从新媒体、网络艺术到虚拟现实,数字技术已经应用到鲁迅美术学院教学、科研和创作的诸多学科。张士军说,从大学教学的角度来看,数字绘画需要更好的成长空间。数字绘画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范围,涉及到这次展览看到的绘画形式和形态,未来会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鲁迅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张丹说,当代艺术首先是与最先进的技术相结合的艺术,其次是与最先进的哲学美学和思维方式相结合的艺术,是发现和运用最先进材料的艺术。从学科发展来看,在设计和美术中可以看到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可见国家对数字艺术发展的高度重视,日前成立了数字艺术与区块链实验室,以8个美术学院为主节点,其他美术学院为子节点。目的是将全国各地艺术院校的数字艺术连成网络,形成交流平台。数字艺术可以深入社会,比如艺术改造农村,举办各种艺术节,这在世界上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数字艺术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和资源,让数字艺术成为具有民族特色和中国气质的数字艺术?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技术如何创新,思想才是艺术真正永恒的价值,数字技术的艺术形式不会取代传统艺术,但两者会成为一种融合共生的状态。这是研讨会上专家们一致同意的意见。

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艺术的核心不仅仅是艺术语言和形式的表达,更是思想的呈现。

数字艺术不仅在文化推广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也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数字艺术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

辽宁大学教授刘伟说,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学习视觉和听觉元素。例如,我们可以将中国传统绘画、戏曲和民间艺术(包括皮影戏、年画、古典文学、诗词歌赋、戏曲、京剧和民乐)的形式和技巧应用到数字艺术的创作中,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取主题,历史典故、寓言、历史人物和历史文物可以在数字艺术创作中借鉴。例如,张士军的《子剑相》、的《文化演绎》、的《文化状态与书系列》、齐燕玲的《爱》、何永毅的《万物有灵》、徐贻波的《机械动态装置一》等。

吴玉杰表示,只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和资源,在数字艺术中展现中国传统文化,让数字艺术成为具有民族特色和中国气质的数字艺术,数字艺术才能在未来的世界数字艺术领域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辽宁大学副教授张守智表示,国家对数字化建设非常重视。从这个角度出发,结合我们日常的数码艺术实践,有两大思路。一个是跨界融合。国外一个多媒体设计师做了一个展览,把中国戏曲服饰和脸谱做成数字艺术,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这就是跨界融合的最好案例。这种时空重构和定格呈现其实在艺术创作实践中是可以结合的。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可以把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数字艺术推向大众,感受传统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魅力。此外,还可以“文旅合一”。中央戏剧学院的一位教授刚刚获得了一个世界级的奖项。他将数字艺术的空间设计与传统道家思想相结合。通过他的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一下子释放出来了。

柏杨说,艺术的大众化,今天我们其实用数字艺术的手段给它插上了翅膀,今天艺术策划和艺术接受已经变得非常严格,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问题在于我们的艺术家如何更好地实践这门艺术的宏大计划,艺术本身如何走出象牙塔。

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核心是审美,时代赋予了它不同的内涵。新工具的出现也带来了相应的新的生产方式和审美标准。

在研讨会上,吴玉杰提出了数字艺术创作与数字艺术批评的同步性。她说数字艺术给我们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那么我们的数字艺术批评在哪里?现在能不能和数字艺术创作同步,其实是一个非常迫切的事情。如何让数字艺术批评成为真正的批评,与数字艺术创作相协调,同步工作,那么我们的数字艺术会走得更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