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网站上有这样一种视频,博主一边在小屏幕上看电视剧、综艺等片段,一边即兴反应,简单评论。与小屏幕上播放的内容相比,博主的反应才是关注的焦点。这种视频被称为“反应视频”,即反应视频。从名字就能看出这是一个舶来品。
反应视频起源于日本综艺节目,后兴起于YouTube平台。如今在国内视频平台遍地开花。不经常接触反应视频的人很难理解看这类视频的乐趣:为什么要花时间看别人看视频?
成本不高,门槛也不低。
反应视频,当然不是什么新鲜事。如果要打个比方的话,专业的体育解说员会热情地讲解比赛的情况,然后不时兴奋地挥舞旗帜,就是一种反应视频。但在反应视频中,主次关系被改变,亮点不再是事件,也不再是影视剧。博主本人占据主屏幕,正在反应的视频在下角。大多数观众已经知道了视频的大致内容,他们更关心博主在观看同样内容时会有什么反应。
哔哩哔哩Upmaster《广东男人有话说》以粤语解说为特色,主要做热门综艺的反应视频。看过的综艺节目有年度喜剧大赛、快乐再出发、密室逃脱等。,而且每个综艺节目反应视频的播放量都在百万量级。一位忠实观众声称:“期必追。就算你事先没看过这个综艺节目,也会点进去看看博主的反应。有时候因为博主的反应很精彩,就种了一些综艺。”更夸张的人说:“我没有看第一期节目,但是第一期反应下降了。”在反应视频这种细分视频类型下,最高视频播放量是千万量级,可见受众之广。
单论制作成本,反应视频肯定不高。在一个平面上录制,拍摄博主的反应,后期截取相关视频片段,剪辑成两个窗口。不过它的门槛不低,反应视频很考验博主的表现力和专业性。看看视频网站上知名的反应视频博主,他们要么能说出外人看不到的门道。如哔哩哔哩up邀请四位医生朋友观看《精彩offer3》、《机智医生的人生》等医学综艺节目或专业剧,从专业角度补充医学知识和职场经验;要么是表情和反应都相当有感染力,配合视频的有效即时反应就是烘托气氛的天赋。至于反应视频的内容是表扬还是批评,一般是允许的,但如果是表扬或者吐槽就有被质疑的风险。普遍的看法是,好的反应视频在于其真实性,有博主本人的个性化表达。
另外,人为制造对比感也是从反应视频中脱颖而出的招数。跨文化反应视频几乎是这类视频中最大的一个。在反应视频这一子类别下,排名靠前的基本都是国外的博主,比如“英国杰克”、“不是凯山德”、“俄罗斯丽莎”、“韩国东东”,基本都是以外国人的视角来看待中国文化、汉服、中国美食、中国音乐...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在其他文化中是如何理解的?反应视频提供了跨文化碰撞的平台。
反应是“活生生”的弹幕。
如果你仔细留意,会发现反应视频的流行并非孤例。某种程度上是当下互联网“评论”文化的传播。在熟悉了反应视频的形式后,自然可以想到另一种类似的表达方式——弹幕。相比之下,reaction是一种“活的”弹幕,声音和形状都有。如果说弹幕的纯文字表达还缺乏感染力,那么反应视频就弥补了这个环节。
喜欢看视频,就得打开弹幕。热衷于看反应视频也是为了寻找共鸣。看Reactions视频的时候,看到博主类似的反应,自然会觉得“我不是一个人”。那些自己观看时被忽略的细节和内容,也会通过博主的提醒再次被挖掘出来,丰富观看体验。分享专业知识的反应视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追剧的同时更新知识储备。
作为一个垂直类型的视频,它就像一个筛子,筛选出那些消费偏好相近的群体,尤其是那些有固定粉丝受众的明星化、cp化的反应视频。就像当年流行的“网络换人”一样,反应视频博主就是无数观众的“表情换人”,把不明不白的情绪准确传达出来,让观众满意。这种现象背后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国外一些神经科学家从科学角度解释,这与大脑中的镜像神经有关。镜像神经元支持的系统可以让我们自动模拟他人的体验,当我们看到他人的快乐反应时,也可能会感知到这种快乐。
如果把视角放大,会发现反应视频类似于近几年兴起的观察综艺。观察综艺是一种采取“现场录制+演播室观察”的综艺节目模式。演播室嘉宾看着屏幕上的一举一动,随时反应和评论。某种意义上可以算是正式版的反应视频。与反应视频的思路一致,反应和评论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公开鼓励的东西,甚至与观看的内容同等重要。
也就是说,观众如何反应、理解、表达、接受,是以一种直接的、未加工的方式被置于视线的中心,以大窗口而非小窗口的形式被置于更重要的位置。这似乎再次证明了学者亨利·詹金斯在《文本窃贼》中的观点:今天的观众不仅会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解读文本,还会掠夺文本进行再创作,赋予其新的意义。
享受你自己的反应
当然,在反应视频热闹的外表下,需要冷静地认识到其创意相当有限。
看反应视频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看过原视频的,一种是没看过的。前者往往不满足于自己看,想和别人寻找共鸣。虽然真实在反应视频中是一个被推崇的原则,但是观众急于寻找自己的身份可能会造成这样一种现象:赞同的人受到鼓励,反对的人受到压制。up的“广东人有话说”经常是这样。当他在视频中表达自己的好恶时,粉丝们经常会骂他。为此,他在采访中说:“我们想让观众意识到,世界不止一面。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叫反作用。每个人的角度都不一样。”不是每个反应视频博主都能在批评面前坚持下来。如果反应视频是影视声音合成的一种,已经有一定的受众了。如何反应才不会得罪这类粉丝,反应之前可能有某种心理定位。
对于连原视频都没看过的人来说,很大程度上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在看。别人反应过来的视频,成了他们接收信息的第一渠道。这也类似于看电影前看解说的行为,别人的反应是先入为主的。同样,当对反应视频的过度依赖形成惯性时,也会导致自己观看时的思维惯性,被他人观看时的反应同化。“看视频时我会有什么反应?”此事已暂停。
看反应视频的人想要的是在海量的信息面前洗去和自己相似的部分。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他们过分依赖二手信息,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颠倒了轻重缓急,在丰富的信息面前失去了独特性,那就不是我们高兴的结果。当然,别人的看法和反应很重要,自己的感受也需要正视。别忘了,当你被别人的反应视频逗笑或深深触动时,你的反应可能是独一无二的。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