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4年大凉山的戏剧“态度”与“温度”

栏目:聚焦资讯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2-11-25 11:14阅读量:15461   

莎士比亚说,“最好的戏剧只是生活的缩影。”四年来,每年冬天,渴望用戏剧打开世界视野的大凉山都会举办国际戏剧节,凝视世界,将观众带回生活的多元。2022年11月11日,第四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如期抵达西昌,天为幕,地为座。在邛海之滨,演绎了大自然“回归与凝视”的主题。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艺术委员会艺术总监濮存昕,连续四年遇见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惊喜与感动。他称赞道,“这是大凉山对戏剧的态度,也是琼海对戏剧的温度。”

如果戏剧是生命之花,如何在大凉山这片多民族的文化沃土上,将我们对戏剧执着的态度转化为可以孕育出好的戏剧幼苗的温度,让戏剧事业绽放出更多的生命之花,长盛不衰?2022年第四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答案是:通过举办交响音乐诗会、戏剧嘉年华、网络演艺、戏剧教育等活动,致力于深耕细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一些新的探索。

民族诗歌变交响乐,一闪而过。

播放“欢迎来到这个世界”

“孩子,爱人啊!”随着著名诗人季贾的诗《欢迎来到人间》在西昌露天山谷剧场响起,蓝天白云,草地阳光,2022年11月11日,第四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开幕演出——交响诗《欢迎来到人间》正式拉开了本届戏剧节的帷幕。

剧院的圆形木舞台上设置了一圈轨道。一位身着彝族传统服饰的“时间见证人”推着一盏灯,随着周围演员的表演在环形轨道上绕着图腾转圈。清晨歌谣、情人树、答案、阿依若的信、极地之心、阿杰如等节目轮番登场,带领观众一起触摸生命的原始图腾与再现。蓝天下,琼海之畔,观众随意坐在草地上,以山为幕,演员们在面前表演,走来走去。那气势磅礴的交响带着原汁原味的民族阅读在山谷里久久回荡,撞击着每一位听众的心灵。

伴随着朗诵,场内演员身着各民族服饰围坐在一起,彝语朗诵、吹叶、原生态团唱、原生态女声等多种表演形式。,穿插着依次起舞的舞者,让人眼前一亮,沉醉其中...

也是国诗。在戏剧节的想象中,它可以是一首交响诗,也可以是一瞬间。11月16日,一只古老的“豹子”从朗诵诗中飞出,凝视四周,聆听遥远的时空回声。“我只能想象豹子的速度,如果它向我扑来……”当天下午,西昌火炬广场上响起了古老的吟诵——《豹子》诗歌朗诵。一场充满民族特色的快闪秀吸引了很多人驻足。

“如果你读了原诗,你会想到大自然的残酷、浪漫和活力。”金钱豹的相关策划表示,也是基于这首诗,团队抓住了创作这款闪光灯的灵感。"彝族人崇尚勇敢,“豹”就是这样一个形象."据《豹之星》特久日下记载,《豹》是一首著名的彝族诗歌。这场演出以汉彝两种语言朗诵为主,并穿插了一首赞美英雄后羿的民间小调,表现了彝族人民对英雄和火的崇拜,以及彝族男子的勇敢和英雄气概。在快闪现场,彝族服饰、羊皮鼓、秦越等元素融合在一起,一幅充满彝族独特风情的画卷生动而精美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向世界张开双臂,大凉山以开放的姿态欢迎人们对戏剧的热爱。

冬天的《戏剧净土》,奉献的是五彩缤纷的戏剧。

桃子罐头、绑风筝、铅笔盒、冰淇淋、绕口令、葫芦娃……每一个奇妙的小东西的中文版都是由英国编剧邓肯·麦克米伦的同名作品改编而成。剧中能唤起80后、90后回忆的标志性物件,都是四川人艺引进后“本土化”改良的痕迹,全剧以轻松幽默的方式,通过记录每一件精彩的小事,讲述主角被抑郁症困扰,实现自我治愈的故事,引起众多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戏剧总是让人哭笑不得。11月15日,看完小剧场话剧《春之死》,不少观众红着眼睛走出剧场。话剧《春之死》作为话剧九人剧团知识分子系列作品之一,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以女性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双女主导”作品。故事讲述的是民国二十四年,一对年轻的物理姐妹携手抵抗波澜起伏,在一起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影响了彼此的一生。这对物理学少女,一个是以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顾景晖为原型的顾景卫,一个是以被誉为“东方居里”的女物理学家为原型的屈。

“世人的眼睛可能有男女之分,但微小的原子和原子核却没有。我们的努力终究是有目共睹的。”剧中,顾精卫写给即将赴美留学的女弟子兼同事屈的这句话,感动了台下不少观众。此次演出也是该剧在西南地区的首场演出。据导演朱宏瑄介绍,“这是两位有实力、有成就的女性,为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做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努力。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大凉山的观众知道他们的存在。”

据统计,节前三年,来自10个国家的12个国际剧种、5部国粹剧、114部知名剧共演出997场“成绩单”。每年,李婷、濮存昕等凉山国际戏剧节的艺术委员会成员,都会至少提前一年开始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搜好戏”,对剧目的口碑、票房、原创性、民族特色等进行仔细把关。

这个冬天,除了《春逝》之外,定制剧《隔离2》、彝族文化场景剧《阿贾牛》、话剧《我是余欢水》、儿童剧《郭雪剧团》、跨界视听场景《Bonjour》、《小怪兽》等陆续上演,多彩的戏剧在大凉山的“戏剧净土”绽放。

24小时暖心陪伴,“云戏村”上新

除了传统的线下演出,本届戏剧节推出“云戏剧村”,实现常态化的艺术陪伴,探索科技和戏剧行业的更多可能。

中央歌剧院的《图兰朵》、上海戏剧艺术中心的《伽利略》、北京人艺中心的《武王金戈王月剑》……2022年11月12日,第四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新品正式升级上线后,迎来了第一批“村民”。

如果你是一个热爱戏剧,却又苦恼作品无处投送的学生,彩云“云戏剧村”还开设了专门的专栏。比如,最近平台专门针对艺术类院校发出了“召集令”,号召优秀学生拍摄或制作优秀片段。顺利召开后,将开启“舞台表演”。“演出”结束后,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艺术委员会将提出“命题创作”的题目,鼓励大家自编自导自演。最后通过公众互动评选出“最喜爱的剧目”、“最喜爱的演员”和“新剧目优秀表演剧目”。此外,活动还将邀请著名戏剧老师进行指导、授课和交流。

布置话剧《命题作业》,在课堂上掀起创作风暴。

每一场演出都是一颗暂时而长久的戏剧种子,需要在业内播种。11月13日凌晨,西昌音乐基地的拾光者Live House小剧场灯火通明。一群大学生聚集在这里进行紧张的排练。2022年第四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期间,凉山话剧《聚》汇集了四所高校的学生,通过创作、剪辑、编曲、演出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话剧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展示了戏剧教育的无限可能。

尽管已是深夜,四川电影电视大学副教授陈欣仍在忙着与学生讨论剧本,回复各种信息。学校带来了尤金·奥尼尔名作《榆树下的欲望》的片段。在陈欣看来,这样的机会对学生来说非常难得。“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也搭建了院校间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让我们看到了其他院校的长处。“与此同时,来自成都文理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四川传媒学院等高校的学生也在这部《聚在梁山》中演绎了许多经典作品。

随后,来自4所高校的20名学生随机抽签,重新分配组合,将分别由艺术委员会委员、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发起人李柏楠创作三个随机“命题作业”。“我在抽琼海之约,还没想太多。我打算明天抽时间去琼海边寻找灵感。”来自成都文理学院传媒与表演学院表演专业的郭坦言,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她将和其他三所高校的7名同学一起完成《琼海之约》的剧本编写、创作排练和舞台表演。“很新颖,我自己也很期待!”其他12名学生将分别在隔离前和隔离后进行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艺术委员会的老师将亲临课堂,给予专业指导。最后,戏剧节期间,学生将在舞台上进行自导自演的“命题作业”,其作品将在网上同步播出,并通过口碑评选出“最具潜力获奖剧目”。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一次随机的“命题作业”和一堂戏剧课,并不是以传统意义上的表演为目的,而是着眼于学生参与、创作、表演的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艺术表达能力,又彰显了“戏剧即生活”的理念。

近年来,北京舞蹈学院教学实践基地、上海戏剧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四川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凉山州基地先后在西昌授牌。四年来,大凉山国际戏剧节以戏剧教育为重要单元,先后举办了艺术教育高峰论坛、戏剧大师班、青年戏剧家计划、戏剧工作坊等一大批戏剧教育相关活动。,以提高大众对戏剧的认知理解和关注度。

通过戏剧,让梁山向世界打开眼界,让世界关注梁山,让梁山与世界接轨。随着戏剧文化的渗透,大凉山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