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变量”

栏目:聚焦资讯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23-06-09 09:35阅读量:8666   

谈起文化圈,浙江让人羡慕——率全国之先提出并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让“15分钟”不仅是一个时间尺度,还是衡量生活幸福感的标尺。

2021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明确提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覆盖率100%。2022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指南》,进一步明确“文化生活圈”的文化设施数量和服务标准要求。截至2022年,全省已打造8288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今年还将新增3000个,计划到2025年布局2万个。

“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文化大省浙江建设文化强省、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始终让文化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变量”,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

优质共享:幸福就在家门口

近年来,浙江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品质文化生活圈”更是“文化幸福圈”。“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建设,让浙江的公共文化场馆和公共文化空间地域分布更为均衡合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同质同标、优质共享机制更加健全。

位于绍兴市柯桥区的叶家堰居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充满了文艺气息。村民漫步村道,随处可见传统与时尚的碰撞。这里有古色古香的民居,也有二次元偶像剧场;既设置了莲花落、越剧、民族乐器等传统文艺的传习基地,又有风格清新的新型阅读空间“寻常惦”咖啡书吧,还有以绍兴黄酒文化为主题的酒吧……可以说,走在叶家堰居村每一分钟,都能给人带来多维度的品质生活体验。

浸润着浓郁书香的礼堂书屋,沉淀着“老底子”气息的乡村记忆馆,融合了时尚元素的农业展示馆……走进平湖市广陈镇龙萌村,“遍地开花”的公共文化设施充实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画”出了一个又一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022年,龙萌村入选浙江省第二批未来乡村创建名单。乘着未来乡村建设的东风,龙萌村积极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增设停车场、建设新能源充电设施,加快互动交流“乡村会客厅”打造,以智慧书房、礼堂书屋等为基础,不断拓展智慧应用场景,这样的15分钟“幸福圈”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满足感。

在浙西南山区,位于丽水龙泉市的“溪头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不仅有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龙泉青瓷“不灭窑火”规划的主要烧制点——陈家窑,还有国际竹建筑群落,9个国家的11位建筑师在此构筑以竹为载体的社区,包括青瓷艺术馆、竹产品研发中心、陶艺坊、旅社等16座建筑,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娱乐生活。

数智赋能:文化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们的大运河——大运河嘉兴段守根护脉”“文化有约——精神富有驾驶舱”“文旅总入口”等特色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场馆数字化转型升级,深化“群众网络艺术大学”“数字图书馆”“非遗零距离”“见书聊书”“话说文物”等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年服务市民150万人次……作为浙江唯一的文化和旅游领域促进人民群众精神富有市域试点,嘉兴市正以数字赋能“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在高质量发展中向实现精神富有迈出坚实步伐。

目前,嘉兴数字图书馆年读者有效访问量以百万次计,数据库访问量在1500万以上;“文化有约”平台每年开展免费培训、辅导、演出、讲座、展览及各类特色主题文化活动2000多项,受益群众超100万人次。嘉兴市还抓住“红色资源在线”系统建设试点市、试点县的契机,构建红色资源集成管理应用体系,扛起了红船起航地的使命担当。打开“浙里办”,搜索“红色资源在线”可以看到,红色资源场景里有光辉足迹、红色阵地、红色事件、红色人物和红色实物,通过不同的筛选条件以及分类方法呈现不同的数据分析。

每秒,有600人同时使用“临里有约”小程序;每分钟,光伏发电1.3度;5分钟,中水回用节约用水0.5吨,基本满足长廊绿化自动滴灌需求;15分钟,文化场所人流监测超2000人次……这些数据均来自临平文化艺术长廊的智慧驾驶舱日常治理,侧面反映出杭州市临平区数智赋能高水平“城乡统筹一体”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实际成效。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老城有机更新契机,以数字赋能群众身边的‘精神粮仓’。”临平区文化广电旅体局副局长戴园丽表示,在农村“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中,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在临平塘栖镇,充分依托老字号老刀食品有限公司,改造提升总面积2000平方米的农家院子,建设村民书屋、文化夜校、百匠工坊、露天舞台,更有文化传播的数字直播间……使农家院子真正变身“幸福的院子”,带动更多村民学了手艺、富了口袋、甜了日子。

共建共享:老百姓用脚投票

随着“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不断延伸,湖州市长兴县鼓励文化演出和非遗项目走向市场,以社会化运维模式,推动群众自主文化“点单”。百姓“点单”享服务,团队“端菜”赢积分,政府“买单”得民心,该项创新举措变以往的“政府独唱”为“政府和社会合唱”。

长兴县推出“非遗点单”项目,引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长兴百叶龙等45项非遗展示展演项目,实施“企业购买服务+积分制考核补助”双模式,每年投入15万元以奖代补资金,有效推动非遗进入市场、融入旅游、走入生活;出台《长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点单扶持办法》,并结合运行中发现的问题每年修改更新,完善点单激励机制,持续推进项目发展。两年来,长兴县举办展演活动近600场次、非遗特色课程40课时,服务群众达15万人次。

无独有偶,杭州市萧山区不断统筹推进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五馆合一”,在构建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现有永兴书房36家、潮文化Park8家、启用高帆摄影艺术馆、丄美术馆、徐双喜书法艺术馆等文化空间,丰富城乡文化内容。

“过去,农村文化活动无人组织、难成气候,如今,有了文化管家,能办起一台时长1个多小时的精品晚会。”萧山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以来,萧山区不断强化文化软实力建设,深化“文化管家”社会化服务模式。2022年,萧山区围绕共同富裕等主题,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全年完成“你点我送”、文化走亲、精品剧目引进等演出累计180余场,在全区11个村文化礼堂开展绍剧《秋之白华》巡演,让城乡百姓在家门口免费观看高品质的文化演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