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火”起来文物“活”起来

栏目:聚焦资讯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23-05-18 08:47阅读量:9389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文物再次成为焦点。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高冷范”到“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接地气”,如今的文物正“腾‘云’驾‘数’”,以云观展和数字化手段的新姿态“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博热 活动花式上新

人们对于文物究竟有多热爱?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就是最好的证明。太原博物馆迎来了近年来观众流量的最高峰;大同市博物馆分馆梁思成纪念馆的参观量是近十年最大接待量;晋祠博物馆推出的“又见一年春 晋祠的花开好了”云直播活动,观看量近80万人次;太原“云游”文博景区活动吸引了280万人次线上互动……

国际博物馆日将至,我省各博物馆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流动展览、文化讲座、文物鉴定、文创发布、互动体验、教育研学等线下活动精彩纷呈,在线展览、网络直播、文博知识网络竞答等线上活动层出不穷。

在此次活动中,山西博物院将于5月18日上线的“大河上下·晋魂”黄河文化山西系列主题云展览第一期《最初的中国》备受关注。5月10日,记者从山西博物院“5·18国际博物馆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最初的中国》将打破传统数字展图文结合的模式,通过三维场景还原、视听动画、趣味互动、原创手绘等创新形式,给观众带来寓教于乐的沉浸式体验,并尝试进行国际传播。

重体验 数字技术发力

以AI、VR、AR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观众了解文物的方式也从“面对面”拓展到“屏对屏”。渠道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观众对文物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数字化为文物赋能,也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了文物。为了搭建起古老山西与年轻一代的沟通桥梁,今年3月21日,一只从“晋侯鸟尊”背上的小鸟幻化而来的“青鸟”破圈出世,成为山西文旅虚拟星推官,这是我省首个超写实虚拟数字人。“青鸟”研发团队负责人马晓敏表示,“青鸟”通过多维、多元的方式,展现了数字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将传统而厚重的三晋文化推向了潮流前线。

新文创 拥抱美好生活

让文物回到生活中,文创产品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方式。无论是“丑萌”文物,还是鸮卣雪糕,斗拱模型、考古盲盒、云冈舞等创意,都让文物平易近人地“活”起来。太原清徐网友苏小小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喜爱的“鸮墩墩”文创雪糕,“这是代表我家乡的口味,欢迎大家来山西吃‘鸮墩墩’!”据了解,这款雪糕的两个口味都是由网友投票选出,其中之一便是极具清徐特色的葡萄味,这让众多网友十分上头,纷纷为山西留言打call。在山西博物院院属山西晋观文创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磊看来,年轻受众渴望情感联结和交流互动,催生了文创IP形象的衍生发展,主打“呆萌”人设的鸮卣便是代表之一。“鸮墩墩”的能量不止如此。“我们计划在抖音把鸮卣打造成一个形象代言人,并围绕它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实现一键式下单带回家。”张磊说。

如今,不少文创产品突破实体衍生出许多新玩法。去年,“‘古建有画说’公益数字文创藏品计划”在我省发布,限量发行的5款5万份山西古建筑数字藏品,一经推出,不到30分钟就被网友全部领取,超过3.5万名用户主动分享成为“山西古建护宝人”。今年春节前,省文旅厅首次以公开、公益形式发布3款非遗数字藏品,并向来晋的省外电信用户发送本次非遗数字藏品的公益领取短信10万余条。在2023年山西新春数字非遗文创品发布会上,省文旅厅非遗处处长乔燕莉表示,“推出非遗数字文创藏品,就是希望通过数字手段让传统的非遗产品被更多人看到。”

从线上线下的体验活动到数字化沉浸式体悟文物的“前世今生”,文物正“脚踏实地”地走入群众的生活之中。

张琦 姚琪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