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情怀的考古青年

栏目:聚焦资讯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2-07-08 12:05阅读量:16497   

“我现在几乎全年无休,不是去Xi安的路上,就是去陕北的路上。"

吸引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邵静的,是一座巨大的“石头城”——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的石峁遗址。它是中国史前时期发现的最大的城址,其发掘被考古学家形容为“石破天惊”。13年来,邵静一直坚守在陕北这片土地上,用青春和汗水探索着中华文明的起源。

触摸历史之路

“我的家乡紧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古代遗址。小时候,我经常在寒暑假去山里。当我看到那些文物时,我感到非常美丽和庄严。”对这个行业了解不深,邵静因为天生的亲切感进入西北大学学习考古。

本科期间,他第一次参加了甘肃礼县乱亭山遗址的考古发掘。邵静回忆说:“我们班分两个地方,一个在县城边上,条件相对好一些。另一个地方很远,是任何交通工具都去不了的山顶。我是我们班唯一去过的人。”甘肃本身就比较缺水,需要挖掘的山顶上寸草不生。那段时间,邵静经常早上背着干粮上去,晚上下到车站就筋疲力尽了。“我记得它的坡很陡,爬山要近两个小时,还要背装备。大部分路段下一点雨都下不了山。”艰苦的环境磨练了邵静的心态,让他对田野考古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研究生阶段,邵静第一次接触陕北世茂遗址。进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后,2012年开始负责神木世茂遗址考古发掘研究项目的主要工作。

总结这些年的工作,邵静说:“在世茂的考古工作中,第一,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大的城市,面积达400万平方米,有许多重要的遗迹;第二,这个城市的性质是什么?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发现,世茂城的遗迹级别很高,可能是4000多年前的大都市城址。第三,世茂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做出了巨大贡献。4000多年前,陕北大地上出现了一个早期的国家。那中国最早的国家是怎么来的?一些答案可以在岩石海角找到。这是我们带着家国情怀做了这么多年的工作。"

勤劳的石头人

用小刷子和铲子一点一点地把古人留下的文物挖出来,这是很多人对考古工作的朴素印象。住窑洞,挑水捉蝎子,在炎炎夏日和凛冽冬风中日复一日与大地为伴,是邵静和同伴们在世茂工作的真实写照。

越难,文物越能保存好。考古工作大致分为考古调查、考古勘探和考古发掘。在调查的基础上发掘,在发掘的基础上注重发掘,这是考古学的基本流程,也意味着长时间的动手。凭借着他们的热爱,世茂的考古人员在艰难的环境和条件下不断挖掘,用十几年的青春,逐渐呈现出世茂的真实面貌。

在考古的过程中,邵静遇到了自然环境以外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他们的不理解。“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老百姓,这种不了解很可能让你的工作无法开展。但我们都一一解决了,坚持了十几年,用我们的真诚和努力,让大家知道我们是真的干事。”

经过多年的野外工作,邵静认为考古工作最重要的是有感情。“考古学是我们高等教育的一个学科。这是一门科学。做考古,首先要经过多年的知识学习和储存。工作后,你要做大量的实际工作,锻炼专业技能,包括一些农村生活常识,这样你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考古学家。但是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感情。不需要你有多聪明,也不需要你有多厉害。有感情就能坚持,不怕苦不怕累。”

考古是一生的事业。

“考古工作让我完成了从‘爱一行干一行’到‘干一行爱一行’的转变。我上大学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考古。做了考古之后,觉得挺好的,就爱上了这一行。我现在做的考古工作越多,就越知道它的重要性。”

目前邵静的主要工作还是围绕世茂遗址。同学们经常开玩笑说他在陕北长大,他却觉得在陕北搞考古挺好的。“世茂的考古总能满足一个人的求知欲,每天都可能有令人惊喜的新发现。世茂所在区域受城市影响较小,保存完好。我们甚至可以看到70米高的皇城台遗址。你要知道那是4000多年前的事了。所以我每天都觉得很开心。”

由于大多数考古工作是不可逆的,在一个重要的遗址被挖掘出来后,很难再做一次。发掘的同时,提取了很多信息,所以考古的传承很重要。“世茂的考古当然不是一两代人,甚至一两百年就能完成的。”如今,邵静也在做“传帮带”的工作,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世茂及其周边的考古工作中来。

考古将成为邵静的终身事业,他对此充满希望:“这几年,我觉得整个社会对考古的认识有了明显的进步,相应的考古行业和考古工作者感受到了更多的幸福感,这是最大的进步。考古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政治工作。未来如果在这方面继续努力,考古事业可以取得更重要的发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