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星应用大会首次京外召开传递哪些信号?

栏目:聚焦资讯   来源:证券之星    发布时间:2024-11-17 02:45阅读量:6509   

11月15日,中国卫星应用大会大湾区峰会暨2024深圳空天产业应用生态大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百余名来自全国空天产业及卫星应用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企业共商卫星产业发展之策。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活动是中国卫星应用大会25年以来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地方召开。

空天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产业转型升级与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政策扶持、技术进步、产业资本、行业应用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空天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空天产业在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是世界强国必争的战略新高地。”中国卫通集团工程系统总师姚发海表示。

而首次在京外召开的中国卫星应用大会落地深圳,则充分展现了这座城市在卫星及应用产业领域的强大潜力和活力。

近年来,深圳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发达和市场主体活跃优势,立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遥感卫星系列及通信卫星系列,先后发布多项政策文件支持卫星产业发展。

2021年,深圳印发《深圳市关于支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从打造特色应用场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等五个方面,助力构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卫星+”创新生态;2022年,深圳明确将空天技术产业纳入“20+8”产业集群中,作为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今年1月,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3月,深圳“20+8”产业集群政策迎来“2.0版本”,新增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10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打造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商业航天产业布局。

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邵钢表示,当前深圳市委市政府抓住空天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效应,立足深圳实际,前瞻布局空天技术产业,推动空天技术未来产业优化空间布局,建设国内领先的空天技术产业创新、研发、制造基地。

深圳卫星产业发展正进入快车道,空天产业发展的新优势正逐步构建。

去年,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空天产业总部基地——星通大厦在宝安区正式启用。今年,国内首家成功完成运载火箭入轨发射任务、国内液体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研发企业星际荣耀落户宝安。当前,宝安区已在卫星通信、航空装备、航天材料、卫星天线、无人机等领域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集聚了亚太星通、中集天达、乾行达、中冀联合等空天技术产业企业。

其中,亚太星通是我国境内仅有的两家拥有通信卫星资源的运营商之一,其首发星“深圳星”是世界上首颗为移动载体通信定制的高通量卫星。在第二十六届高交会上,作为深圳空天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亚太星通展示了其涵盖海、空、陆地等多领域的解决方案。据介绍,目前“深圳星”入网端站总数超过2.6万个,是亚太地区承载终端数量最多的通信卫星。

深圳这座没有发射基地的城市,正迅速崛起为我国空天科技领域的一颗璀璨新星。

不过,当前中国商业航天仍然面临基础研发创新能力不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缺失、产业配套不够完善等问题,空天技术发展及行业应用尚存挑战。

会上,深圳航天东方红董事长胡戈锋、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副院长吕晓明、中集产城园区运营总经理陈亮等五位嘉宾围绕“空天技术发展及行业应用的挑战与机遇”这一话题展开交流探讨。

专家表示,深圳凭借电子信息产业发达、产业配套完善、体制机制灵活、国际化水平高等综合优势,已形成空天产业的一定基础和发展优势。未来,深圳的着力点可落在发展空天信息技术、先进遥感技术、导航定位技术、空天装备制造等领域,推动航空航天材料及部件、无人机、卫星等技术创新,规划建设国内领先的空天技术产业研发与制造基地。

此外,深圳市卫星物联网产业协会会长张一平表示,协会将顺应国家空天战略规划,聚焦卫星通导遥技术应用及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整合产业资源,凝聚行业合力,加速产业集聚,携手政府部门、会员企业,共同推动空天技术产业聚集与高质量发展。

通过加大创新投入与应用推广、整合信息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资源,深圳正稳步迈向成为中国空天产业创新发展的又一增长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