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宣布战略转型:公考老玩家跑得赢这个万亿新市场吗?

栏目:聚焦资讯   来源:证券之星    发布时间:2024-09-11 23:38阅读量:1472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近日,中公教育在北京举办战略升级发布会,宣布公司定位由大型的多品类职业教育机构升级为就业与再就业服务提供商。

这是一次迟来的发布,因为早在2023年半年报中,中公教育就已公布了这一新的定位。

但此后的一年时间里,中公教育并未向外界阐述就业与再就业服务的运营策略和支撑业务是什么。

事实上,就连就业与再就业服务市场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也没有定论。这个市场边界模糊,规模庞大,其中细分的人力资源服务、就业技能培训都是万亿市场,但这个市场的子行业林立,用户需求各异,不可能出现“通吃”的龙头。

对于中公教育来说,需要向外界说明,什么是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市场,在这个市场里中公教育能做什么。

什么是就业与再就业服务市场?

多位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就业与再就业服务市场,按照服务对象划分,可以分为就业供给方服务市场、就业需求方服务市场、就业支持方服务市场;按照服务链条划分,可以分为就业技能培训、招聘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和外包服务等。

灼识咨询2021年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包括招聘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及外包服务、薪酬及人事服务以及其他服务在内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市场,2021年市场规模约6608亿元,预计2026年增长至14112亿元。

其中,招聘服务市场2021年的市场规模约2021亿元,预计2026年增长至4767亿元。

弗若斯特沙利文2022年的行业报告显示,包括学历职业教育培训、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在内的中国的职业教育培训行业市场,2021年市场规模约7811亿元,预计2026年增长至10979亿元。

其中,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的细分市场之一——职业考试培训行业2021年的市场规模约691亿元,预计2026年增长至1102亿元。

可见,就业与再就业服务相关行业的市场规模大,商业机会多。

至关重要的是,虽然经济形势下行,就业压力增大,但就业与再就业服务市场却体现了鲜明的稳定性和抗周期性。

近期,上市公司陆续发布2024年半年业绩。在就业与再就业服务市场中,BOSS直聘上半年收入36.2亿元,同比增长30.9%,净利润6.6亿元,同比增长92.5%,平均月活用户达到5060万人;猎聘上半年收入同比减少7.2%,但净利润同比增长446.2%,个人付费用户同比增长12.4%;人瑞人才上半年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20%,净利润3149万元,同比增长34.5%。

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市场受多重因素影响,自身增长与外部环境的张力较大。

一方面,大量企业出于降本增效的诉求,降低招聘预算或追求更具有性价比的招聘方式,导致新增就业机会减少,重点人群就业难度增加;另一方面,企业总归需要补充和管理人力资源,就业结构变化,灵活就业兴起,给就业和就业服务提供商带来稳定预期和新的机会。

尤其是现在,就业和就业服务的一些新趋势已经成型。

中公教育董事长李永新表示,当前零散的就业服务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市场需求,而系统化、一体化的就业服务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通过职前、职中、职后系统化、一体化的方式,提升求职者的综合素养能力。

就业与再就业服务的蓝海市场

在系统化、一体化的就业与再就业服务市场里,产品层面一些结构性变化,正孕育出细分的蓝海市场。

首先,精准化服务趋势明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就业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精准匹配,从而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猎聘半年业绩公告中写道,上半年推出了帮助客户触达心仪人选并获取准确意向的AI产品——超级聊聊,企业客户发起该产品需求的次数逐季增长。下半年,猎聘将推出更多结合AI算法与专业服务能力的招聘产品。

北森控股今年7月发布的2023/2024年年报中写道,基于PaaS平台底座,将AI技术与人才管理技术以及人力业务实践数据相结合,专注于人力领域模型的建立。目前已经发布了“领导力教练”、AI面试官、AI做课助手等系列AI产品。

李永新提到,中公教育将打造“AI+就业”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职业路径规划咨询、高效成长蓝图、全息维度人才测评、精准岗位推荐等服务,塑造个人及企业职位的数据化画像,最终实现供需的匹配。

其次,陪伴式服务趋势明显。通过学习和培训的方式,让求职者的综合素养能力得到提升,已经伴随就业者整个职业生命周期。

新东方已将大学生考试培训事业部升级为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在短期的考试培训服务之外,还为大学生提供长时段的学习与发展服务。业务层面,除了传统的考研、大学四六级培训,还通过“师资培训”“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等项目为高校提供服务。

企业数字化学习平台云学堂近日赴美上市,其招股书中写道,截至2024年3月31日,提供了超过8200门课程,涵盖约20个行业,总学习时间超过20500小时。终身学习已经深度渗透到职后阶段。

李永新提到,中公教育将强化全方位的产业平台服务,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同步推动就业服务平台建设。

中公教育的调整与机遇

对于中公教育来说,转型为就业与再就业服务提供商,其实难度颇大。

首先,中公教育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从1999年成立到2004年,我们需要活下来;从2004年到2010年,我们希望坚持活下来;从2010年到2020年,我们需要更好地活下来;2020年以来,我们发现活下来好难啊。”李永新说。

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职业教育培训行业,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中公教育处于降本增效阶段,还背负沉重的学员退费压力,战略空间并不自如。

其次,中公教育正在进行产品的结构性调整。2024年上半年,中公教育营收14.5亿元,同比下降16.23%。按产品类型分,除了公务员招录培训收入增长17.98%,事业单位招录培训、教师招录及教师资格培训收入分别下降37.78%、44.57%,特别是与就业和再就业服务直接相关的综合培训收入下降31.57%。

此外,截至上半年底,中公教育直营分支机构数量减少8.05%,员工人数减少14.47%。从数据上看,转型的底层能力其实在弱化。

面临挑战的同时,中公教育其实也具备若干转型的优势。

首先,中公教育拥有完整的就业服务网络。

李永新表示,中公教育将在原有的遍布300多个地级市、2800多个县的自营渠道网络的基础上,还要面向3000多所高校、2800多个县区布局轻资产网点,以建设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就业服务网络,提供信息对接和就业产品服务。

其次,中公教育具备矩阵化的就业服务产品体系。

中公教育半年报中写道,中公教育主营业务横跨公共服务岗位招录考试培训、学历提升、职业资格和职业能力培训等3大板块,已进入产教融合、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一些新兴产品具备发展潜力,但尚处于萌芽期,短期内难以贡献规模化营收。

第三,中公教育具备一定的AI技术能力。

中公教育半年报中写道,2023年,公司成立了人工智能与教育研究院,持续推动AI、数字人等技术在就业服务培训领域的应用实践,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工具智能化水平,借助大数据技术深入分析学员的学习数据与需求,重构培训教学内容。

第四,中公教育在产业链深耕方面起步较早。

2021年,中公教育成立职教事业部,探索产教融合业务,联合产业公司,与高校合作共建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产业学院。中公教育并不具备产业能力,但通过提供高效的运营和链接服务,为产业公司搭建教育平台。

产业链深耕已成为今年上半年教育行业的一大趋势。今年8月举行的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现场推进会上披露,目前已经成立了轨道交通、有色金属这两个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地方和高校建设的行业共同体超过1000个。产业公司参与产教融合的热情抬升,将给产业链中的就业和再就业服务提供商带来红利。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